首页 >> 行业资讯>> 文章详情

环境污染 区长不知情当属严重失职

分享:
2014-05-02 13:53:39 点击数:2041 作者:水事易

“我们清浦区居然有这样的河,这个事情作为我来说,确实之前不清楚。这让我感到震撼。”面对市民跪求治理柴米河,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常务副区长“感到震撼”的回答,着实也令观众感到震撼。

在网络上,跪求早已成为一个调侃味十足的词汇。现实中跪求治污的新闻,已不是第一次看到。2007年7月,安徽蚌埠鲍家沟百姓就曾跪在检查组成员面前,请求治污。去年9月,湖南省双峰县村民也曾跪求县委书记搬迁化工厂。尽管如此,看到陈女士泣不成声地跪求治污,依然令观众难掩悲怆。

市民下跪的背后,是无奈、无策、无力,是焦虑、期盼与渴望交织的纠结;而官员“不清楚”的背后,更多则是无为、不为,是当众被质疑、被揭穿的尴尬。这一跪,丢掉尊严的看似是下跪者,实则不然。

很多网友不相信区长真的“不清楚”,认为这是搪塞之辞。网友们有自己的认知逻辑,毕竟小小的一个区,河流就那么几条,即使在水系比较发达的淮安,城区河流也不会多到数不过来,况且柴米河还是主要泄洪道。一个区长连自己的家底都不了解,大家多少有点怀疑。

若真如网友所怀疑,就不再是负不负责任的问题了,而牵涉到了诚信与否,而后者恰恰是官员的“命门”。事实上,敷衍、推脱、隐瞒、辩解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也将极大地损伤官员自己的诚信,以及所代表政府的公信力。

相比之下,我们更愿意相信区长真的不知情。但即便如此,脑海里依然不断蹦出连串的问号:一区之长平时都在关注什么?环境问题在主政者心里的地位何在?民生问题在主政者心里的地位何在?对于人事、财政、经济方面的事情,区长还会不清楚吗?

无论是无意的“不清楚”,还是刻意的不作为,实质都是对环境问题的不重视、不上心,对民生疾苦的麻木、迟钝,都是不负责、不称职的体现。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严重失职、渎职行为。

单从柴米河这一名字就能看出,其与群众的柴米油盐生活息息相关。如此重要的河流黑如墨汁、臭气熏天,而且问题由来已久,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地方政府,理应主动地早发现、早介入,而不是等市民跪求治污后才被动地采取行动。

知情却没治理好,难免要承担责任。于是,面对污染质疑,“不清楚”式的回应,成了一些官员的标准答案和自然反应,屡试不爽。然而,随着问责力度加大,这种做法的操作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窄。

治污必先治官。今后,知情不尽责要被追责,本该知情却不知情同样要被问责。甚至,对后一种情况的问责力度还要更大一些。这样一来,才不会有那么多地方官员理直气壮地说“不清楚”,才能减少地方政府在污染治理等民生问题上的庸政和懒政行为。

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质疑声表明,简单的一句“不清楚”不仅推脱不掉责任,反而会将其不负责任的形象反衬得更加明显。接下来,即使当地下大功夫把这条河流治好了,相关官员和地方政府的形象短期内也很难扭转回来。这是失职、渎职行为必须付出的代价。

清浦区正在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可以预见,此次跪求治污事件必将产生极坏的负面影响。

放眼全国,或许还有不少“不清楚”辖区内污染状况的区长、县长甚至市长。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如果区长对辖区内有几条污染河流都“不清楚”,怎么负责?怎么负得起责?

来源:中国环境报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发布
注册 | 忘记密码?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