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校园》版小记者俱乐部携手深圳水务集团,带领小记者们走进净水基地—梅林水厂,了解净水处理工艺流程,实地考察优质饮用水改造授牌小区(嘉园小区)的水质监测情况。这也是小记者实地探访团“一滴水的旅行”系列活动第二站。在这次活动中,小记者们又有哪些所见所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点滴间深水情
北师大附小四年级五班李奕萱
9月27日星期六,我早早起床,因为今天我要去当名小记者参观深圳水务集团梅林水厂。一路上,我催促着爸爸加大马力,9:00准时与小伙伴们在梅林水厂集合啦。
在一位叔叔的带领下,我们开启了探访之旅。
首先,我们到演播厅看录像,了解水净化的全过程;随后,参观了原水池。叔叔说:“深圳是一个严重资源型缺水的城市,所以梅林水厂的水是从市外的东江转送过来的。原水池旁有一个叫格栅的设备,它可以清除一些较大的物质,比如:贝壳、鱼、树叶等杂质。”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个U形池,它叫反应沉淀池,它足足有4.8米深。反应沉淀池里面会放一些化学物质,使水里面一种叫“矾花”的脏东西沉淀下去。更神奇的是,这个水池里面还养着鱼,这些鱼可以帮助我们把水里比“矾花”更小的杂物吃掉。
下一站,我们参观了石英砂快滤池,里面有许多黑乎乎的东西,有1.5米高,我正纳闷,叔叔笑着解开了我们的疑虑,原来黑乎乎的东西是石英砂,它可以排除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杂质。一天当中经过反复冲洗的石英砂就会变得很脏,所以每一天叔叔阿姨们都会用水反复清洗石英砂,当然这些水是要被排除掉的。
叔叔告诉我们,“经过一层层净化工艺以及水质管控网络,国家标准对浑浊度指标是1.0NTU,而我们梅林水厂可以做到0.1NTU、甚至0.1NTU以下的水质,保证水对我们人体的健康。”太自豪啦,梅林水厂真是我们饮用水的把控专家。
水的“八步曲”
翠竹小学五年级七班孙菲阳
小记者第二次探访水质管控前线—梅林水厂,梅林水厂是水务集团供水规模最大最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一座水厂,占地面积为23万平方米,日供水为60万吨。
水质管控就是水的质量管理控制,这可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我们就去探访了水质管控的工作流程。水源有地表水和地下水,深圳的水源取的是地表水,第一步,从东江抽取的优质原水,千辛万苦来到原水格栅池,水池里有鱼有树叶,水色浑浊暗蓝。格栅池的作用就是利用只有3毫米宽的网将原水里的大杂质去掉,输送到工作流程第二步的混凝池。混凝池里有一个管子给水池送石灰水和混凝剂,让水里的小沉淀物凝结变成较大颗粒浮在水面上,工作人员习惯称为“矾花”,去了“矾花”的水再输送到平流沉淀池。这里的水已经很清澈了,一眼望去简直就是个大游泳池。第四步是砂滤池,沙池底部的石英砂可以把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小沉淀物抽丝剥茧一层一层地过滤掉。第五步进入臭氧池,臭氧的作用是对水进行杀菌消毒除臭除异味防护保鲜。第六步水被送入生物活性炭滤池,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污染物和异味,这里的水色已经清澈透明了。为了便于水的储存,进入工作流程第七步清水池前,还要加入微量的氯,来消除存储期间水里重新滋生的细菌。第八步就是进入水泵房流入千家万户。
感恩与珍惜
荔园小学北校五年级邓优阳
烈日炎炎之下,我拧开花园里的水龙头,接了满满一瓶自来水,朝着我那“冒着烟”的嗓子“浇”了下去。大家可别以为我是个不讲卫生的小姑娘,我这是在进行着一项特别的活动呢。原来,这是9月27日上午,我随深圳商报小记者团在深圳市水务集团梅林水厂参观时发生的一幕,我喝的可是“新鲜出炉”的直饮水,绝对卫生又环保。
梅林水厂环境整洁,绿树成荫,鲜花点缀,根本就不像个工厂,而像个优美的大公园。经过小半天在烈日下马不停蹄地参观,我们小记者拿到了水务集团发给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证书。这时,“感恩”和“珍惜”两个词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要感恩深圳市政府给我们解决了缺水的问题,而且提供的是最好的水质,还要感恩当今技术如此发达,造福于人类;要感谢水务集团开放水厂给市民参观学习,还有那么多义工的辛勤劳动。我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点点滴滴的水,因为深圳市人均水量只是全国人均水平的十二分之一,水资源是如此的宝贵和缺乏,不容我们随意浪费,我们要有环保、节约的思想和行动,而且饮用水还得经过这么多道工序的处理,投入那么多的人工、技术和金钱,更要珍惜爱护了。
一滴水的华丽变身
南山外国语学校文华学校五年级三班王子翔
水从东江经过几个泵站,长途跋涉,来到了深圳水库。水的故事就结束了吗?不,水的故事仍将继续。
假如我是一滴东江水,长途跋涉来到深圳水库,水流缓了下来。我以为可以休息了,没想到再次被水流冲入了水管,来到了梅林水厂。在这里,我又经历了几次奇特的旅程。刚开始,我被抽入了一个正方形的密封储水箱里。然后我又流过了几个不同大小和长度的像游泳池一样的池子。经过几个池子的过滤作用,原本布满微生物和污渍的我,干干净净地顺着水管来到了千家万户。
9月27日,我们小记者来到了梅林水厂,继续探究水的故事。水从东江流到深圳水库后,一部分水顺着水管流入梅林水厂,在这儿经过过滤与消毒后,最后流入各家各户的水管,我们一打开水龙头,干净安全的水会源源不断地涌出。
我们习以为常地使用着自来水,但却不知道自来水的由来:从东江长途跋涉,经过各个泵站,汇到水库,再到梅林水厂,经过层层的过滤、消毒后,最终完成了一次华丽的变身。
梅林水厂净水基地探访记
深圳大学城桃苑实验学校七年级六班胡由之
我们每天早晨起床,拧开水龙头,洗漱完毕后便开始了一天的生活。看起来水是人们天天都使用的,想有就有的便捷品,一拧水龙头就“自己来”了,实际上,自来水并不是“自己来”的,要经过繁琐的程序,才能“服务”于我们。弄明白这个道理,完全归功于这次9月27日商报和深圳水务集团联手组织的“小记者走进水质管控前线—梅林水厂净水基地探访活动”,使我长了不少见识。
在参观过程中,我和同伴充满了好奇,不时向讲解员提问。“为什么在水中加入氯气呢?”“经过这么多道工序以后,这个池的水看起来好干净,现在可以喝了吗?”讲解员都耐心地做了回答。
水厂参观完后,我们来到深圳市优质饮用水工程首个试点小区—嘉园小区。当得知这里的住户是深圳首批使用可直饮“优质饮用水”的市民时,大家的脸上满是羡慕的表情,“优质饮用水”在深圳能普及就好啦。在小区楼下一排排整齐洁净的水管及水表前面,我们也明白了,要确保经水厂深度处理的优质饮用水不受污染进入居民家中,离不开优质的不锈钢管材及管网。
这一次的探访真让我们大开眼界,来自自然的“水”要经过七十二变才能被人饮用。哗哗的水中饱含多少人的辛勤付出,节约用水,从自己做起。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