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武汉市中心流过的一条河流,新洲河的整治工程备受关注。从2008年年底起,武汉市投入近2.19亿元实施新洲河综合整治工程。市审计局近日公布的该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结果显示,工程基本能按程序实施,但部分项目存在投资超计划、工程量和价格虚高等问题。
人大代表:
投入2亿多元治理效果差
新洲河综合整治工程是我市大运项目中的一个,于2010年年底竣工,具体包括河岸改造、景观绿化、补水工程和截污工程等。早在去年的市两会上,人大代表郑学定就对该项工程提出批评:投入2亿多元水质还不达标。
郑学定引用市审计局2011年度绩效审计工作报告说,新洲河改造后,几项指标未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同时新洲河目前截污系统抽排、处理污水量已接近设计能力,面临突破风险,一旦污水流入新洲河,将直接影响整治工程作用的发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理效果差,治理不彻底,治标不治本的问题?设计部门是如何设计的?今后是否需要再改造?”郑学定质疑。
审计报告:
个别工程送审造价不实
审计报告表示,尽管该项工程竣工已久,但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有必要进行审计的延伸和追溯。报告显示该工程存在几大问题。比如,个别工程送审造价不实。燃气管线迁移工程结算送审金额210多万元,审定金额为128万多元,核减的主要原因是工程量和工程价格虚高。
又如,项目管理不规范,造成浪费。经审计该项工程新敷电力电缆有2700多米因为管理不善无法回收,损失价值37万元。
审计还发现,该工程中水土保持监测费和施工图审查费两个单项超付结算费用,金额合计66万多元。
此外,该工程还存在项目投资超计划、个别单项工程结算价超合同价等问题。市审计局已就审计发现问题通知相关单位,要求在90日内完成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
水务局:
两方面原因致水质不达标
市水务局表示,新洲河综合整治工程建成后,将旱季漏排污水进行了100%截排,同时利用滨河污水处理厂回用水进行河道补水,使河道水质明显改善。
该局也承认,河水中总氮、总磷等指标虽明显改善,但仍未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标准要求,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新洲河为雨源性河道,河道本身无基流量,基本无自净能力;二是河道补水水源主要来自滨河污水厂回用水,出水水质尽管是我国现有出水标准中的最高标准,其水质与地表水Ⅴ类水标准仍有差距。
武汉市水务局表示,远期应该通过建设污水深度处理厂和人工湿地,实现河道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水标准。
来源:凤凰资讯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