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质水”拟叫停
目前,中国包装饮用水的国家标准有4项,分别是:GB8537《饮用天然矿泉水》,规定饮用天然矿泉水的质量和卫生要求;GB17323《瓶装饮用纯净水》,规定瓶装饮用纯净水的质量要求;G B17324《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规定瓶(桶)装饮用纯净水的卫生要求;GB19298《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除瓶(桶)装饮用纯净水之外的其他包装饮用水的卫生要求。而各地对除天然矿泉水和饮用纯净水之外的其他包装饮用水类又制定了部分地方标准,包括此前在“农夫山泉事件”中备受争议的浙江省地方标准《瓶装饮用天然水》。
国家卫生计生委曾在去年4月份表示,“除天然矿泉水和饮用纯净水已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外,其他包装饮用水均需符合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农夫山泉生产的‘饮用天然水’不是天然矿泉水也不是饮用纯净水,所以并没有直接对应的国家级质量标准,只需要符合必须满足的饮用水国家卫生标准,也就是自来水卫生标准。按照农夫山泉公司发布的信息,其生产饮用天然水的过程中同时执行了G 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即自来水标准)、GB19298-2003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DB33/383-2005浙江饮用天然水标准,并未违反这一标准体系。”
“征求意见稿”适用于除了饮用天然矿泉水之外的所有能够直接饮用的“包装饮用水”。据介绍,本次标准对市面上除饮用天然矿泉水之外的“包装饮用水”实现了“大一统”,把瓶(桶)装水的产品标准和卫生标准进行了合并,新的标准将命名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
此外,“征求意见稿”在标准的术语中,厘清了包装饮用水、饮用纯净水、自然来源饮用水、其他饮用水的定义。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到,“对于仅在纯净水中添加食品添加剂的饮用水,考虑到‘矿物质水’名称易使消费者误认为该产品具有补充矿物质的营养功能,引起消费者的误解,因此,拟规定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不得再使用‘饮用矿物质水’名称。”
“之前中国的包装饮用水不是没有标准,但是有一些地方不太明确,国家又不想留下空白,如果每一品类都制定标准,时间和资源上都不允许,于是就将除矿泉水以外的包装饮用水标准都给统起来。”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南都记者表示。
根据“征求意见稿”,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农夫山泉这一类的山泉水或天然水,被定义为自然来源饮用水,这一类水不是来自公共供水系统,只允许通过脱气、曝气、倾析、过滤、臭氧化作用或紫外线消毒杀菌过程等有限的处理方法,不改变水的基本物理化学特征制成的制品。
有饮用水专家则认为,“由于自然来源饮用水加工方式有限制,不能进行深加工,应该对水源要求更为严格。另外,纯净水新增溴酸盐指标,溴酸盐在体内和体外均有致突变作用,因此纯净水中新增溴酸盐指标。但基于纯净水的特性,不存在溴酸盐风险,增加溴酸盐指标的必要性有待商榷。但在包装饮用水中增加溴酸盐指标确实是标准的一大进步,尤其是对于自然来源饮用水,因不能进行深度加工,需保留水质的基本理化特征,溴酸盐的风险还是存在的,需要有指标限值。”
中国瓶装饮用水须满足的最低卫生标准———“自来水国标”的出台涉及多个部门,2006年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由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牵头,联合水利、环保、疾控等方面的相关单位共同修订。而《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主要是原中国疾控中心食品所牵头制定,涉及的部门主要在卫生系统。矿泉水的国家质量标准是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制定的,对于企业来说,瓶装水上要想印“天然矿泉水”5个字,需要有采矿资质的审批。
目前,国内包装饮用水各种品牌林立,矿泉水就有百岁山、昆仑山、5100等,纯净水则有华润怡宝、娃哈哈等,还有以农夫山泉为代表的天然水,以及康师傅、可口可乐、屈臣氏等企业的矿物质水。
饮用水市场不断扩容。有数据显示,年销售超过百亿的有农夫山泉和娃哈哈,上十亿的则有百岁山和华润怡宝。华润怡宝甚至还成为其归属的上市公司华润创业(0291,H K )去年业绩的主要亮点。
不过,饮用水行业集中度还不是很高。在各地还有很多区域性品牌,这些品牌一般只在某个省省内部分区域销售,有矿泉水企业主对南都记者透露,“区域性品牌主要以矿泉水或天然水为主,因为水源产量以及运输限制,使得单一水源覆盖的销售区域最多也不超过500公里,如果要跨省销售,一般得采用多水源,但是多水源的话,品牌的推广比较困难。”这使得做全国饮用水老大的门槛很高。而这次包装饮用水国标“大一统”,更是意味着市场格局的一场巨变。
水事易相关咨询请扫码